但他还是选择不拆穿。
回房时,晏书珩看着阿姒眉间连缎带都遮不住的困惑,拉她在窗前坐下“祁茵此前因变故记忆混乱,常会认错人,子陵正是担心她留在建康触景伤情才来武陵隐居,听说她近期方见痊愈,偶尔还会复发。”
阿姒恍悟“难怪祁女郎险些将她的兄长叫作夫君,我还以为”
晏书珩刻意不提她的怀疑,轻点阿姒额头“话本没少看。”
阿姒甩了甩脑袋,将那些乱絮般的情绪甩开,赧然道“是看了不少。”
晏书珩没再调侃,他不得不承认,有时阿姒的感知的确敏锐。
无论是对祁家兄妹,还是他。
乘船数日,他们已是舟车劳顿,简单用过午膳阿姒便歇了觉。
晏书珩在旁查看往来信件,阿姒则去沐浴,时光飞逝,信笺上忽而晃过一道阴影,晏书珩抬头一看,天际起了乌云,将日光遮住大半,他收起书信。
身侧有幽香传来,阿姒不知何时已躺在窗下竹榻上晾晒长发。
青丝垂坠,风动时宛如珠帘,他静静看了会,如瀑长发化成流水,长得似乎没有尽头,从竹榻一直淌到指间。
那夜将她的青丝绕在指间时的触感犹在,晏书珩看着空空如也的手。
他淡笑着收拢掌心。
晏书珩走近,双臂撑在阿姒两侧,他们方向相反,眸中映了个倒着的她。
阿姒敏锐睁
眼,嗅到熟悉的清淡竹香时,戒备顿消。
她仰头“看”他“夫君。”
“是我。”
晏书珩给了个安抚般的回应,指间梳着她半干的发“有事待办,稍后我与子陵一道出门,记得好好吃饭。”
阿姒愣了瞬许。
他这几日格外温柔。
这温和并非出于性格和习惯,是一种掺了牵挂的柔情。
难道是因他们接过吻
所以他就像个在新婚之夜将自己交付出去后的新嫁娘般愈发体贴。
可接吻是两人的事,阿姒除去窘迫羞赧外,并未察觉有何不同。
一个吻,意义就如此特殊
阿姒不禁触摸下唇,他轻抚发间的手亦顿住,她忙移开手。
“去吧,我会好好的。”
晏书珩目光在她唇上停住又移开,倏地松开她的长发“好。”
马车行在泥泞山路上。
晏书珩、祁君和相对而坐。
晏书珩异常沉默,祁君和难免不大习惯,清咳一声“那伙刺客是何人所派”
晏书珩一抬眸,笑问“此事甚为复杂,子陵难道不应更好奇我那妻子的身份”
祁君和诚恳道“的确好奇,但打探旁人私事,非君子所为。”
晏书珩“随意问吧。”
祁君和端起茶水,润过嗓子才委婉道“那女郎口中的郎君,不大像你。”
晏书珩看向他手中杯盏“你且先饮茶,饮完我再说。”
祁君和从善如流,又咽下一口茶后,才知道为何他要如此。
他久久说不上话。
“你,她
“月臣你竟冒充她的夫君
“她竟还是刺客的妻子”
在他的惊诧中,晏书珩将前后诸多巧合一并说来,又淡淡补充道“不仅如此,她也是两年前那个姜氏小女郎。”
祁君和嘴唇开了又合,才挤出一句话“难怪你说复杂。”
他虽未见过阿姒,但还记得晏书珩曾说过这么一位姜氏女郎。
两年前,晏书珩南下建康前,回郡望所在地南阳待了一月,正逢颍川年轻一代的世族子弟结伴前去游玩。
彼时晏书珩方及冠,晏氏有意同陈氏联姻。两人在建康会面后,祁君和调侃他可遇到合乎心意的陈氏女。
晏书珩稍怔,笑了“陈氏女未曾留意,倒被个小我几岁的姜氏小女郎摆了一道。”
又过一年,长安亦沦陷,中原世族纷纷南渡,几个月前,祁君和从晏书珩口中得知那位姜氏女郎的死讯。
此刻祁君和梳理着复杂的经过。
“起初我以为是匈奴人,毕竟如今慕容氏西燕与大周交好。月臣你在魏兴时又用计以少胜多击退了匈奴人,他们心生忌惮,寻来西燕刺客,不仅可以离间大周与西燕,还能搅乱大周朝堂。
“如今我却改了
想法,南渡后,世家争斗不休,无论是离间还是取你性命,都有人能获利。她没有死,还伴随着诸多巧合出现在你身边,当是有人刻意安排,毕竟胡人不可能连你和她的渊源都知道。”
晏书珩又斟了一杯茶给他“知道我与阿姒曾有过节的就几人,与她险些议亲的陈九郎、我族弟少沅,你家兄长,也许她还与其他人说起,这我便不知了。”
祁君和一听竟有自家兄长,忙道“兄长是武将,不会这些偏门左道的法子。”
他说得笃定,可一想到野心勃勃的父兄,心中不免打起鼓来。
晏书珩似从未察觉,淡道“我更倾向于是少沅。”
“为何”
晏书珩道“三年前族叔欲加害我,被我将计就计后事败,少沅受其牵连亦被从族长候选人中除名,二房记恨我也不奇怪。”
“何况陈姜两姓素有联姻,当年那姜氏小女郎曾亲口说过,她将与陈九郎定亲。
而数日前,他得知消息,陈九郎不日将与族妹晏七娘定亲。
陈氏是先皇后母族,已故的陈老先生在士人中颇有名望,朝中亦有门生故吏,新帝忌惮祁、晏,想培植自己势力又不敢重用寒门开罪世家,扶持陈氏是最佳选择。
不久前新帝立了陈少傅次女为妃,陈九郎父亲也升为尚书左仆射,陈九地位水涨船高,姜氏却日益没落,与他议亲的姜氏女去世,亲事自得换人。
正好少沅与陈九交好,近水楼台,陈九郎与七娘定亲也不意外。
“一母同胞的妹妹与陈氏联姻,对少沅和陈九郎都有利处。”祁君和接过话,“女郎如何失忆无从得知,但他们把人安排在你身边或许是想勾起你的兴趣,毕竟再理智的人,也难保不会行差踏错。”
如无意外,晏书珩必是下一任宗主,姻亲自轻率不得。颍川陈氏倒与晏氏相当,但若是日渐衰败的姜氏
祁君和只能叹息。
想说什么,但马车忽地停下。
“郎君,到地方了。”
下车时外面下着雨,他们撑着伞,穿过一片山林后衣襟已湿了大半,晏书珩看着眼前小院,一阵恍惚。
祁君和解释“我担心父兄得知小太孙在世的消息,只能暂将孩子托付给吴老先生,他老人家深隐山间,又曾是先太子和月臣你的恩师,定会给孩子寻个去处。”
晏书珩沉默而庄重地整了整衣冠,二人叩响院门。
一书僮前来应门,见到晏书珩愣了,继而拔腿往内院奔去。
“家主是晏师兄”
不过一会,他慢腾腾地出来,头也不敢抬,刻意生分道“我家家主不见外客,您、您请回吧。”
晏书珩平静得像经久褪色的观音像,总是含笑的眼无悲无喜。
他前行几步,对着紧闭的门跪下。
书僮左右为难“师长公子,您这样家主会为难。”
晏书珩望着那扇绝情紧闭的门,清
润声音褪去惯有的笑意,郑重道“孽徒晏月臣,给恩师请罪。”
回应他的只有秋风和雨声。
祁君和在旁撑伞。
晏书珩淡道“不必。”
祁君和知他脾气,沉默退到边上,门后传出道苍老声音,被门板和雨帘过滤得不剩多少温情。
“我已辞官,你我已非师徒,不必请罪,你也并无过错。”
晏书珩掀起被淋湿的长睫,那扇门变得模糊动荡,他仰面,被雨水冲湿的脸上浮起清浅的笑“我知道,老师对我失望,殿下是我师兄亦是我伯乐,可殿下孤立无援时,是我先放弃他的,我背信弃义在先,不求原谅。”
对面沉声道“长公子屈尊降贵来此,恐怕是为了那孩子,不过一个稚童,放过他吧。”
晏书珩垂眼,并未辩解。
祁君和终是忍不住,他朝门的方向深深作揖“吴老先生误解了,月臣本意是为了保护那孩子,更不想让您老人家因此受牵连,那孩子虽不能践祚,但他尚年幼,也当去见见外面的疾苦,这也正是殿下的遗愿。”
“罢了,我年事已高,无能为力。”门内老者长叹。书僮闻言入内,再次出来时拿着张条子交与祁君和。
老者又道“长公子此行目的已达,只愿你当真能善待此子,
“回吧。”
留给晏书珩的,只有这陌生又冷淡的两个字,再无别的。
书僮劝道“天色已晚,您再不走,不然我该受家主责难了。”
晏书珩透过浮动的视线,看向那孩子,脸上绽出赤子般干净的笑“我到恩师门下时,亦是这般年纪。”
不待书僮回应,他已自行起身,朝门毕恭毕敬地行礼。
晏书珩递给书僮一个妥善包好的油纸包“老师年事已高,往年所用方子药性过猛,当少用为好,此前我从建康千清观求得一外敷偏方,家中老仆用过亦说见效,可试一试。”
书僮接过了,不敢抬头看他失落的眼“我会的,您放心回吧。”
晏书珩不再多说,出了小院。
雨势渐大。
到半山腰处,祁君和正要上马车,却见晏书珩一撩袍角,在山道上跪下,朝着远处小院重重磕头。
山道上乱草遍布,一个响头,额上便是一道创口。
青年浑身湿透,鬓边湿发粘在额角,宛如有了裂痕的美玉。
哪还是那光风霁月的世家长公子
祁君和撑伞上前“这是何苦,老先生也看不见你的心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且自珍重啊”
雨水冲刷下来,晏书珩仰面,雨线从万丈高中坠下。
他笑了,任雨水冲刷。
温润话语在雨中时隐时现。
“恩师的毕生愿景是让天下有才学的寒士也能施展抱负,当初教导我,也是见我曾长于民间,望我不改初心。恩师于我,亦师亦父;殿下于我,是伯乐亦是挚友。我背弃了殿下,背弃了自己的
志向,如今这区区一跪,不过是为了图自己心安,谈何心意。”
祁君和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晏书珩。他的姑母是晏书珩的母亲,对于晏书珩的经历,他多少知道一些。
晏书珩从出生后走丢,三岁多被寻回晏家,因身世有疑,起初不受待见,唯一重视他的祖母一年后过世,母子关系疏淡,父亲早逝,祖父严苛,族中众弟妹三岁已能吟诵名篇,而晏书珩四岁还写不好字。是陈皇后赏识,称此子钟灵毓秀,让年幼的晏书珩入宫做太子伴读,由此得以与时任太子太傅的吴老先生结缘,吴老先生的倾囊相授,让晏书珩这块被石头包裹着的美玉得以展露,年少时便名满洛阳。
但明珠蒙尘的那几年相比后来的耀目光华实在不堪一提。
更多时候,祁君和见到的是那众星拱月的晏氏长公子。
而如今他褪下玉冠华服,一身素简青衫,独自跪在暗暗雨暮中,背影透着坚定而孤寂。
祁君和不知如何宽慰。
晏书珩已起身,雨幕下神色和语气都变得朦胧。
“回吧。”
清越嗓音无甚情绪。
马车颠簸着隐入无边雨帘中。
山道上,带着蓑衣斗笠的书僮跑回小院“家主,师兄在半山腰磕了几个响头,待了会就走了。”
暗室内,须发斑白的老者沉默地对着那包已细心分装好的药。
书僮不解“您已时日无多,为何不见师兄最后一面”
老者背着光的身形像株苍老枯木,无悲无喜道“不破不立,无论他初心在否,都不该任由自己留有弱点。”
“阿鸢,夫君还未回来么”
天色已晚,阿姒刚钻进纱帐内,又忍不住探出头问道。
竹鸢回道“郎君走前嘱咐,他会晚归,让娘子不必等。”
阿姒不再问,拉上纱帐歇下。
夜暮沉沉,雨已停了很久。
院门吱呀开了,晏书珩走入院中,竹鸢迎上来。
灯下的青年一身湿衣,发间还滴着水,额间也有淡淡血迹。
竹鸢不由得长大了嘴,若不是这张清俊的脸和一身雨水都遮不住的清雅,她险些以为这不是长公子。
“您婢子为您备水”
晏书珩叫住她。
竹鸢转过身“长公子有何吩咐。”
青年立在院中,目光深邃地看向一片漆黑的厢房。
“她睡了么”
竹鸢觉得他提及阿姒的语气格外平静,没了往日隐隐的逗弄。
这平静不算冷淡,更像是反复沉浮过后的冷寂。
竹鸢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样的话,见状,添补道“今夜娘子等了您好一会,直到婢子再三劝说才睡下,也就半刻钟前。”
青年意味不明地轻笑。
“在等我,是么”
温柔的语气让这句话蕴含的情绪变得暧昧难辨,竹鸢懵然
看着他往净房去了。
晏书珩出来后,已是深夜。
1本作者卧扇猫提醒您失明后认错夫君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屋内未点灯,今夜亦无月色可借,周遭尽是浓稠的墨色。
黑暗无边无际。
他打住了点烛的念头,靠感觉摸索着朝内间走去。
短短几步路,长得没有尽头,未知的黑暗让他每一步都如行在炼狱之中,每一瞬都被拉得极长。
晏书珩摸到床榻,榻边空留着一大片,阿姒往常铺了满床的长发,今夜倒是规规矩矩束在身后。
她是刻意留的位置。
但他们也才同床共枕了一夜,船上那夜之后,他借繁忙之故不与她同寝,她虽抿着唇似隐有失落,但最终也未说什么,甚至舒了口气。
大概是更习惯“从前的”夫君,这位置显然不是为他而留。
但晏书珩并不在意。
他已在这,她想为谁留又能如何
青年坐在榻边,静静等待沐浴后的湿发半干,这才躺了下去。
他陷入沉重的黑暗中。
纱帐内的一双人都睡下了,半睡半醒间,阿姒感觉自己的手腕忽而被人用力抓住。她习惯了警觉,倏地挣脱困意醒来。
扑鼻而来的竹香和攥着腕子的粗粝掌心告诉她,这是她夫君。
她松懈下来,正要嗔怨他老是不出声,却听他轻声说了句话。
阿姒没听清“什么”
话毕,她意识到她是白问了。
他似是在说梦话。
听这急促又压抑的呼吸声,这梦当不是什么好梦。
阿姒愣了瞬息。
无论是从前佯作淡漠疏离的他,还是如今展露本性,从容温和的他,似乎都不像会被烦恼和恐惧侵占心神的人,他也会做噩梦么
青年攥紧她的手。
阿姒知道她该先把他从噩梦中叫醒的,但她耐不住好奇。
她朝着他挪了挪,附耳细听。
“别走”他轻声道。
阿姒懵懵然听着。
这人白日里每个字都蕴着笑意,可梦呓时语气却平淡沉静。
似乎在刻意控制着,不让情绪从梦中溢出。
这不带任何哀求低弱的语气,反倒让阿姒听来心头蓦地一软,她温柔地安抚道“好好,我不走,手就留给你攥着吧”
他似有感应,渐渐放松。
可今夜他的手烫得很,腕子被他握着实在不大舒服,阿姒见他似安稳了,要悄悄收回手。
可他再次攥紧了。
不知淡声低喃着什么,阿姒循声贴近,听清后竟是一怔。